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2141.主对人类的感知是这样:人类沉浸在邪恶和虚假之中,因为“所多玛”是指自我之爱和由此衍生的出于邪恶实施控制的欲望,“蛾摩拉”是指出于虚假如此行(16, 20节)。这一切瞒不了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主,因为祂是一切拯救的手段和源头(17-19节);也就是说,当他们的罪恶达到顶峰时,他们就会受到察罚(20-21节)。当主处于这种感知时(22节),祂为他们求情:首先为那些将拥有真理,并且这些真理充满良善的人求情,他们由“五十”来表示(23-26节);接着为那些将拥有次等的良善,但这良善仍与真理结合的人求情,他们由“四十五”来表示(27-28节);然后为那些经历试探的人求情,他们由“四十”来表示(29节);同样为那些卷入与邪恶的某种争战的人求情,他们由“三十”来表示(30节);之后为那些将有来自某个其它源头的对良善的情感状态的人求情,他们由“二十”来表示(31节);最后为那些将有对真理的情感状态的人求情,他们由“十”来表示(32节);每次的回答都是,他们必得救(26, 28-32节)。这些事完成后,主回到祂以前的感知状态(33节)。这些就是包含在本章内义中的奥秘,这些奥秘从字面上看不出来。
5403.“雅各就对儿子们说”表对总体真理的觉知。这从“说”和“儿子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在圣言的历史中,“说”是指觉知 (参看1791, 1815, 1819, 1822, 1898, 1919, 2080, 2619, 2862, 3395, 3509节);“儿子”是指信之真理(489, 491, 533, 1147, 2623, 3373, 4257节)。由于他们都是雅各的儿子,故表示总体真理;因为“雅各的十二个儿子”和十二个支派一样,表示信的全部事物,因而是总体真理(2129, 2130, 3858, 3862, 3926, 3939, 4060节)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